推广清洁供暖中国全力保障供气(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)入冬以来,我国北方陆续供暖,冬季供气即将进入高峰期。在中国稳步推进“煤改气”等清洁取暖的同时,也在全力保障燃气供应。
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和北方冬季清洁取暖取得重要成果。数据显示,五年来,“煤改电”、“煤改气”工作整体推进,多措并举保障清洁能源供应。目前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46%左右。
2017年,全国共完成煤改电、煤改气578万户,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8个城市仅完成394万户。2017年,在“煤改气”提速的背景下,北方地区一度出现比往年更为严峻的“气荒”。
“2017-2018供暖季,全国部分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。据调查,‘气荒’的实质是天然气供需矛盾。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大规模‘煤改气’导致需求端短期增长过快,供给端难以及时跟上。”中国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司长顾军曾公开表示,过去一年,通过加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,华北地区日均供气量增加5000万立方米,2018-2019采暖季天然气供需总体稳定。
生态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告诉记者,实践表明,清洁取暖是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最关键的措施,对降低PM2.5浓度的贡献率超过1/3。数据显示,今年10月底前,京津冀及周边地区“226”城市已有524万户用散煤替代。
刘友宾表示,在今年的散煤控制任务中,“煤改电”、集中供热、地热能等的替代比例。超过50%,突出多种替代,力争更大程度缓解天然气供应压力。在清洁供热推广中,要坚持以供定需、以气换气的原则,根据天然气签约量确定“煤改气”户数。
推进清洁能源转型,气源和电力供应保障是基础。2018年9月,国务院发布《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要求“加快天然气产能和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,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,加快天然气利用”。
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。气公司表示,将全力以赴推动气田增储增产,充分挖掘生产潜力。积极推进储气和调峰设施建设,切实提高应急供应能力。加强需求侧管理,增加资源保障北方七省市“煤改气”需求。
该负责人表示,在“煤改气”需求的带动下,北方地区用气需求逐年攀升。对此,将千方百计筹集资源支持“226”城市和魏奋平原“煤改气”工程,确保一方不欠合同气量,一方大量用气用于民生,确保百姓温暖过冬。
在改革政策和“煤改气”市场快速发展的推动下,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呈爆炸式增长,液化天然气(LNG)进口量逐年增加。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液化天然气进口国,预计2019年将超过6000万吨。
加快LNG接收站建设已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。目前,中国已有20多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投入运营。
作为全球第三大液化天然气进口国,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中海油)是华北地区清洁能源供应的主力军。今年冬春供暖季,中海油计划供应约245亿立方米
生态部要求,要确保气电供应。加快2019年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项目建设,确保按计划建成投产。优化天然气使用方向。采暖期新增天然气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重点,确保清洁供暖和暖冬。同时,国有企业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,加大投入,确保气电稳定供应。中石油、中石化、中海油要积极筹措天然气资源,加快管网互联和储气库建设,做好清洁取暖工作。(完)